欢迎光临,了解微信小程序开发,就上易用通!

基层医疗:政策力推、融资超36亿元,家医签约、三方服务潜力大

发布:2018-02-10 11:07浏览: 来源:网络 作者:tianshu

罗马史的研究者尼克尔·马基雅维利曾说:“改革是没有先例可循的”。基层医疗的改革,也是如此。

自2017年1月起,随着“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30%以上”等政策要求的出现,让我们看到过去基层医疗面临的财政配套政策不足和民众对全科医生的不信任的问题正在逐步解决,“倒三角”的就医习惯有望被打破。

对于困难重重的基层医疗来说,是摸着石头过河,不过凡是需要改革的地方,意味着商机更多,这是一条荆棘和鲜花并存的路。

这里所说的基层医疗机构是指基层医疗底层最基础的医疗体系。它包括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诊所、社区卫生中心、社区卫生站构成。

根据《2016年卫生与计划生育统计年鉴》显示,2015年全国基层医疗机构诊疗量为43.4亿人次,占总诊疗量56.4%,按照次均门诊费用为97.7元。

如果基层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达到65%,假定次均门诊费用维持2015年97.7元不变,则基层医疗门诊全年费用将达到4887亿元。如果将基层医疗机构产生的入院费用计算在内,数字还会更高。

在超过4万亿的基层医疗市场里,围绕者居民在基层看病的场景,各式各样的企业入局。动脉网2017年2月的数据统计显示,目前已80多家企业涉足基层医疗领域,包括便携式智能医疗硬件、医疗检验标本快递服务、民营社区连锁诊所等,其中涉足领域最多的是信息化系统、连锁诊所和第三方服务医疗机构。

随着医改政策不断向基层医疗机构倾斜,基层医疗机构的数量也不断增加。截止2017年6月底,全国医疗卫生机构统计数据表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3.3万个,其中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5万个,乡镇卫生院3.7万个,村卫生室63.8万个,诊所(医务室)20.7万个。

与2016年6月底相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诊所增加,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减少。

那么,在2017年,基层医疗领域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呢?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政策推动,催生众多基层医疗项目

基层医疗:政策力推、融资超36亿元,家医签约、三方服务潜力大

国家颁布了很多基层医疗政策,涉及的领域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医、中医诊所、家庭医生。并将其定位为主要面向本机构服务辐射区域的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

此外,还有一些间接影响基层医疗的政策,比如2017年1月9日,国务院下发了《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通知,以建立符合国情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重点,在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全民医保、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监管等5项制度建设上取得新突破。

同时,统筹推进相关领域改革,主要包括:健全完善人才培养使用和激励评价机制,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格局,推进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等。

“通知”的两大主要目标:

第一、到2017年,基本形成较为系统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政策框架。分级诊疗政策体系逐步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和综合监管制度建设加快推进,全民医疗保障制度更加高效,药品生产流通使用政策进一步健全;

第二、到2020年,普遍建立比较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比较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比较规范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和综合监管体系、比较科学的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由此意味着基层医疗机构将有机会获得优质的医疗资源,为促进分级诊疗,需要调整医疗资源配置,设法让优质资源流向基层,让基层共享。

资本入局多,总额超过36亿

在良好的政策导向之下,资本对基层医疗的参与热情也空前高涨。

基层医疗:政策力推、融资超36亿元,家医签约、三方服务潜力大

据动脉网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12月,有24家创业公司获得了融资,融资总额超过36亿元。

从项目融资轮次看,天使轮、Pre轮、A轮、B轮、C轮、新三板和IPO均有。

其中A轮的公司居多,有5家,分别是大糖医、瑞思博医疗、明医众禾、知贝儿科、优仕美地。

从获得融资企业所涉及的领域看,包括家庭医生、慢病管理、村医SaaS系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所等领域,其中有12家诊所获得了融资,融资总额超过13亿元;

有2家第三方医学检验上市,金域医学和兰卫检验;

有3家做基层医疗信息化;

有7家企业是围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慢病管理,有1家是做日间手术中心。

在整个融资列表中看到,获得最大一笔融资的是固生堂中医连锁诊所。

2017年8月,固生堂获得获得10.1亿元D轮融资(5.1亿股权+5亿债券),由央企、国内金融巨头共同投资,其业务涵盖传统中医医疗、中医教学、中医推广等多个领域。

诊所融资超24亿元,连锁是趋势,共享崭露头角

为何今年诊所项目获得融资的成绩如此喜人?

2017年诊所项目获得融资的时间为1月-9月,其中获得融资最多的是集中在4月、8月、9月。

那是因为在2月28日,国家卫计委下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令 第12号”,公布了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修改〈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决定》(以下简称《实施细则》)通过,自2017年4月1日起施行。

其中有一条信息是关于放宽了医疗机构申请人条件,在职医务人员可办医。删除了“医疗机构在职、因病退职或者停薪留职的医务人员不得申请设置医疗机构”的内容。

修改后,《实施细则》关于医疗机构设置申请人的条件,将重点围绕医疗质量和安全,注重审查申办者的办医条件和资质,有利于充分发挥医师专业技术优势,调动医师自主创业积极性;

有利于促进民间投资、加快社会办医发展;

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推动形成多元办医格局,更好的满足群众多元化的医疗需求。

此项变动意味着在职医务人员可以申请开办医疗机构,国家对在职医生申请开办医疗机构终于“松绑”,而且还鼓励医生自主创业,发挥医师专业优势。

随着公立医院编制逐步备案制,医务人员恢复了自由身份,并且在国家提倡多点执业下,一边上班一边开诊所的方式指日可待。

4月26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颁布《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目标是到2018年6月,各省份建立地方电子化注册系统,与国家电子化注册系统互联互通,实现医疗机构、医师、护士注册电子化管理;

到2020年,全面实施电子化注册管理,基本完成电子证照的发放使用工作,实现行政审批服务便捷高效,事中事后监管动态及时,人人享有医疗资源信息服务的目标。

该政策的颁布,对于申请办理医疗机构、医师、护士执业资格证的时间会缩短,不断深化医疗服务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善医疗服务行动扎实开展,多元办医格局加快形成,医疗服务资源供给数量持续增加,潜能不断释放。

紧接着,5月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支持社会办医和健康旅游发展的措施,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健康需求。

并发话:对符合规划条件和准入资质的社会办医不得以任何理由限制!而且,对社会办医实行一站受理、并联审批、网上审批,连锁经营医疗机构可由总部统一办理工商注册登记——只办一张证的日子终于来了!这也是近年密集出台的关于鼓励社会资本办医诸项政策中,级别最高的一次。

会议认为,瞄准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健康需求,推进医疗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大力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医疗服务,是深化医改、补上短板、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

在会上,提出了三项措施将快速推进社会办医:

 一要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全科诊所和独立设置的医学检验、康复护理等专业机构,促进有实力的社会办中医诊所、门诊部等跨省市连锁经营。吸引境外投资者合资合作兴办高水平医疗机构;

 二要对社会办医实行一站受理、并联审批、网上审批。连锁经营医疗机构可由总部统一办理工商注册登记。对符合规划条件和准入资质的社会办医不得以任何理由限制,个体诊所设置不受规划布局限制。实行医师区域注册,促进有序流动和多点执业;

 三要围绕提高社会办医服务质量,探索包容而有效的审慎监管方式。严厉打击租借执业证照开业、承包科室、虚假广告、非法行医等违法违规行为。

会议提出,要促进健康、旅游、养老等深度融合,引导社会资本投入,鼓励开发高端医疗、中医保健、康复疗养、休闲养生等产品,加快培育和发展健康旅游市场。

同时在会议上明确了 “全科诊所、独立设置的医学检验、康复护理等专业机构”为社会资本进入的重点领域,并提出“促进有实力的社会办中医诊所、门诊部等跨省市连锁经营”。

值得注意的是,会议提出要围绕提高社会办医服务质量,在放宽准入的前提下,对租借执业证照开业、承包科室、虚假广告、非法行医等“老问题”提出“探索包容而有效的审慎监管方式”,并再次明确对社会办医实行一站受理、并联审批、网上审批。

这三项政策极大促进了诊所的发展。当时强森医疗恰好获得1亿元融资,对于正在全国布局的强森医疗来说,这个政策来得太及时了。

其CEO何海洋告诉动脉网记者:“我们是连锁型企业,在扩张过程中遇到了2个问题。其一是以前全科家庭医生责任连锁诊所不能申请,现在有了全科的说法,可谓合规合法了;其二是以前不能由总部统一工商审批,每开一个诊所需要独立办工商手续,对于财务审核报表、税收、管理方面造成了很大的难度。现在可以通过集团统一申请工商注册,非常方便,降低交叉管理带来的阻碍。” 

当时,对于正在申请第二家诊所的知贝儿科CEO赵强来说是很苦恼的。他此前在广州市番禺区钟村街奥园城市天地已经开了一家儿科诊所。在当地新开另一家诊所,又需要重新审批牌照、提交医生执业资格证书,审批流程太复杂了。在办理过程中,如果没有统一的管理化,那么效率很低。“如今该政策出台,我希望地方政府能早日实行,这样也能免去很多流程。一旦形成了总部统一办理,办理诊所审批的效率提高非常快。”目前该诊所已经打算1月份开业。

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民营诊所迸发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相关政策更加明确、开放;资本更加趋于理性;行业也进入了重新整合的阶段。

未来关于诊所,我们觉得有几个趋势是显而易见的:

1、连锁化或集团化。从市场看,单体诊所已经越来越没有声音,标准化连锁化的发展是基础医疗领域的唯一出路,未来这个领域肯定会出现几个大医疗集团,逐渐成长为这个行业的头部企业;

2、更加便捷化。在基础医疗行业,便捷、快速是不可替代的价值,没有最便捷,只有更便捷。不论线上还是线下,所有为便捷做出的创新都值得鼓励;

3、支付变革与保险化。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和消费升级的推动,必将催生医疗支付方式的变革,以价格为导向的传统医疗按量付费模式,必将向以价值为导向的责任医疗打包付费进化,基础医疗与保险的结合将成为一大趋势;

4、共享诊所崭露头角。这里所指的共享诊所是类似杏仁医生搭建的多点执业医生平台。据杏仁医生CEO马丁介绍,在沈阳开办第一家诊所后,便陆续在全国33个主要城市招募,希望复制杏仁诊所模式。

从2016年9月起,杏仁医生面向全国核心城市发起了杏仁门诊合伙人招募活动,设立门诊建设共建金,医生可以向共建池注资,活动当月门诊共建金就突破4000万,医生积极支持杏仁门诊建设,并对门诊合伙人这一创新模式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基层信息化:九明珠云杏与明医众禾具有代表性

诊所大力发展的背后,也带动了服务诊所的企业。如医疗信息化、村医SaaS系统、远程医疗等领域的企业,表现也很出色。 

2017年12月15日,九明珠&云杏健康宣布圆满完成了3000万元人民币A+轮融资。九明珠是国内资深的健康医疗信息化企业,旗下“云杏健康”为九明珠的智慧医疗平台。

九明珠由三九企业集团于1999年创始设立,已从健康医疗信息化(HIT),向“互联网+健康医疗”全面拓展的科技创新企业迈进,现已成为国内知名中小微医疗机构互联网健康医疗综合云服务平台提供商。

由于单纯从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切入并不能真正解决基层医疗机构多维度的需求,因此在中小微医疗机构建立新生态,才能切实的为民营医院、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提供切实帮助。

云杏的产品线有两个,一是云HIS,既是针对诊所的云HIS,又能服务于医生集团的“集团管理”;另一个是云转诊。

以云HIS为例,它为用户摆脱了对信息化软件的恐惧,操作简单,能帮助用户从纸质顺利过渡到电子处方阶段。同时,云杏相继推出云杏扫码、云杏小诊等微信小程序,解决了医务人员移动化办公的需求;

基于云HIS系统的云审方、电子签名等增值服务,分别为用户解决了合理用药和无纸化办公的需求。短短半年,云杏就累计了5000家用户。

而云杏最突出的产品是云转诊。它基于云HIS的服务基础上针对医院、小微医疗机构、医生的双向诊疗提供专业的解决方案,有效的提高各级医疗机构、基层医生在实现转诊流程中信息化管理的效率,切实的提高医院就诊量。

有别于以往纸质化转诊,“云转诊”以“分级诊疗”为核心,以HIS系统和自由医生APP为媒介,根据医院机构的不同需求,有效串联大医院、民营专科医院、基层医疗机构与患者四方资源,解决四者资源不对等问题,为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的落地提供可执行的解决方案。

该平台成立以来,已与全国30余家医院建立合作意向,已签约十家医疗机构。

其中广东民生医疗集团云转诊平台从2017年5月上线运营,8月单月转诊额便已突破100万,通过自由医生APP为其服务的“村医”也已达2400+,品牌知名度和经济效益都有显著提升。

如果说九明珠云杏的发展是国内基层医疗平台演化的缩影,那么明医众禾定位乡村诊所的发展路径则更细分。

由于乡村的诊所之间相距太远,分布零散,团队拓展的成本很高,很少有人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人力、物力、财力去开发乡村市场。导致目前大多数基层医疗创业者的关注领域都集中在城市范围。

在乡村基层医疗市场,明医众禾的发展路径值得参考。

其创始人姜强选择的乡村基层医疗地区包括山东、河南、河北、广东。他曾做过详实的调研,根据当地基层人口数量、密度、经济等维度综合评价,最终确定该区域必须满足人口数量多、优质医疗资源紧缺等结论,才是孕育项目的最佳基层医疗市场。

由于找准了区域,明医众禾已经覆盖了近3万家诊所,未来希望在这个区域里至少拿到1/3的市场份额,也就是覆盖10万家诊所。

2017年,姜强一共做了2件重要事情,一是完成了A轮6000万元融资,二是打通“医德帮”诊所生态服务云SaaS平台的开发和一线数据的调研,以及商业模式推广。

同时完善平台用户的购药需求以及交易习惯路线图的梳理,打通云药房模式在药品代理商、厂商、GSP仓储物流端、诊所、以及提供服务的业务员的流程。目前,明医众禾已经完成试点布局,各方面的合作伙伴也认同他提出的重构基层医疗药品供应的模式。 

远程医疗赋能基层医疗:心医国际这样做!

12月8日,国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在举行的例行发布会上表示:为提升服务同质化和可及性,我国已将远程医疗覆盖1.3万家医疗机构和所有国家级贫困县,2017年开展远程会诊,远程病理、影像、心电诊断等服务超过6000万例次,并在医联体内对符合条件的慢性病患者实施处方延伸。

在这些帮助医院搭建远程医疗的企业中,心医国际的发展比较有代表性。心医国际从资源、技术、服务三个方面赋能医疗机构,可以使医联体上下贯通、双向转诊的核心功能得到发挥,激活医联体价值。

资源——专家资源、学科资源双轮驱动。心医构建了国内最大的多级医疗协同平台,联结50余家的国家级医院、160多家的区域龙头医院、数十家专科龙头医院以及海外合作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为近4000家县级公立医院和乡镇卫生院提供医疗协作服务;同时,有针对性的帮助基层进行品牌学科共建工作,为基层吸引并且留住患者。

技术——IT技术、临床技术整合服务。通过大量客户的调研和业务实践,心医国际提出了分级诊疗“五平台一中心”的产品服务体系,还通过云影像、远程术中快速病理服务、区域影像中心服务等技术为基层提供信息化建设,促进患者数据互联互通;同时利用多学科临床实用技能培训,强化基层医生实操能力。

服务——多样化运营服务模式全面提效。心医通过运营与学科的服务优势,助力基层医疗机构有效利用远程教育实现学术能力闭环、综合学科规划提升县域医疗能力,线上发展多模态远程服务,线下进修推进基层人才能力建设等目标,上下贯通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使医联体内医院不仅可以“连起来”,更能“动起来”。

以心医国际服务的陕西省部分区域为例,它在陕西省建设运营了分别以陕西省肿瘤医院、西安市红会医院、安康市中医医院、西京医院等各大医院为中心的20余个区域及专科医联体项目,在陕西省构建了一个“四通八达”的远程医疗协作网络,切实缓解了偏远地区群众看病难的问题。

目前陕西省共有50个国家扶贫重点县,心医国际帮扶当地基层医疗建设,帮助当地90%以上的扶贫重点县覆盖了远程医疗诊疗服务网络。

2016年底,陕西安康市将远程会诊服务项目纳入新农合补助范围,其中清晰注明了远程会诊的价格和补助金额,患者最低花费20元,就可享受到国内三级医院的远程会诊。

安康建成“政府主导、医院实施、第三方服务”的远程医疗服务模式,将大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直接下沉到县医院及乡镇卫生院。截至2017年10月30日,安康市心医国际远程诊疗平台已经完成6263例远程会诊。

心医国际在贵州省的建设也颇为值得借鉴。作为国家首批远程医疗政策试点省,贵州全面推进远程医疗省、市、县、乡四级全覆盖。借助这一信息化渠道,优质医疗资源顺畅流动的“经络”正逐渐打通,大医院和基层医院的“手”握得更紧,越来越多患者正享受到这一“福利”。

贵州省已建立起覆盖199家省、市、县公立医院的远程医疗网络,成立了5241人的远程医疗专业技术队伍,三甲医院分片包干,开展对口帮扶、组建医联体等多种方式。2016年6月以来,贵州开展远程会诊2万余例,是之前历年累计数的80倍。

大量病人被“留在”基层,去年县级及以下医疗机构开展诊疗和住院服务1.35亿人次,同比增加7.1%。依托省级龙头医院运用远程医疗信息系统,面向全省医疗机构开展了150余场次培训,培训23000余人次。

在全国范围内,心医国际覆盖31省4300多家医院的医联体远程协作体系,服务于120余个各级各类医联体。它们通过整合多层次优质医疗资源、先进信息化技术和专业运营服务,帮助各级医疗机构、专家、医生提升对患者的医疗服务能力和效率,促进医疗资源优化配置,推动分级诊疗落地。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改变巨大

“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功能,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新形势下更好维护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途径。”这是去年,国务院医改办、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已通过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

该意见的主要目标是2016年,在200个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鼓励其他有条件的地区积极开展试点。重点在签约服务的方式、内容、收付费、考核、激励机制等方面实现突破,优先覆盖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等人群,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等慢性疾病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

到2017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30%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60%以上。到2020年,力争将签约服务扩大到全人群,形成长期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基本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的全覆盖。

全国各地落实家庭医生签约的方式也各不相同,有的地区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上门提供家庭医生服务,有的地区是地方政府外包给有能力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企业,以“PPP”模式发展。

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新桥中心卫生院是该中心的医务人员主动上门提供家庭医生服务,其签约率达90% 

以上。以5名家庭医生团队,向每一户签约的家庭,提供小卡片,卡片上印着家庭医生团队名字、电话、照片。无论何时,只要居民遇到健康问题,可以随时联系家庭医生,解答疑问。同时也定期给居民发送健康知识,遇到重大疾病也可以转向上级医院,实现小病不出乡镇,大病不出县城。

游仙区新桥镇,是一所国家“一级甲等”农村中心卫生院,占地13亩,总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开设临床医技科室20余个,设置病床60张,服务半径近15公里,直接服务人口2.1万人,辐射人口近7万人。年均门诊患者5万余人次,住院病人5000 余人次,年业务总收入近800万元。

在完成家庭医生签约“PPP”模式的发展方面,新康医疗的模式有一定特色。其CEO杨萨认为,他们的做法针对两个点。第一点是如何把顾客叫过来,第二点是如何把优质的医生留下来,让他们两者结合。

新康医疗以陪伴患者的全生命周期为主题,与患者产生了很多的联系。通过完整的数据收集、互动、优化才能产生巨大的价值。

通过4年探索,新康形成了基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建设标准、服务流程标准、管理标准、考核标准、运营标准、信息化标准;整个过程可考核、可监督、可复制,走出了一条连锁化经营和集团化管理之路。

2017年,新康开始尝试以“县”为单位,与政府全面共管、共建基层医疗系统。一个县辖区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社区卫生站的总量近百家。这也使得新康的门店数量未来有望更快扩张。2年内,杨萨期待着新康社区医院突破千家。

第三方医学检验服务初露头角,空间巨大

随着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水平的提升,将会引发一连串的连锁反应。患者就诊人次的增加,终端药品需求增长和加大第三方医检平台服务量,促进医药、医检行业业绩提升。

从规模看,2015年国内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总营收约为100亿元,占医学检验市场5%左右;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预计,2014-2020年第三方医学检验服务市场将保持35%-40%的增长速度,占医学检验市场份额7%-9%左右。到2020年,第三方医学检验市场规模理论值将超过500亿元。

据工商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1月22日,全年新增医学检验相关公司达1555家,病理诊断公司9家。迪安诊断、金域医学、中科润达、武汉兰丁等都新建了多家医学检验中心。

在第三方医检平台服务中,今年已上市了2家企业:金域医学和兰卫检验。截至12月14日收盘,金域医学的市值达到136亿元;兰卫检验的市值为29.82亿元。

 金域医学和兰卫检验备受资本追捧,无外乎两个原因:其一是这两个企业自身实力过硬,现金流充裕,在各细分领域有一定的市场占有率;其二是资本看好这两个公司的成长性,领域潜力大,发力空间足。

另外,像快易检这样的创业公司也很受关注。快易检以移动互联网和专业医药冷链物流结合为乡村基层诊所提供医学检验服务能力,以常规血检这一空白市场领域切入基层医疗市场,建立高效的销售渠道及物流网络,从线上和线下打通上游优质医疗资源进入村级医疗服务市场的通路。

截至2017年12月,快易检已签约1万多家诊所,超200万检验项目,营收近5000万元。

抢赛道并寻变现路径

在基层医疗机构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还带动了POCT设备和康复设备、基层医疗信息化、第三方服务、远程医疗、医药电商等领域。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康复医疗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显示,在2016年,中国康复医疗市场规模大约达到了270亿元。

随着我国继续加大对医疗服务的改革,伴随着三级康复医疗体系的完善以及与康复医疗相关的医保政策进一步落实。2017年,康复医疗行业即将进入爆发期,预测到2020年中国的康复医疗市场规模将会突破700亿元,伴随着不低于20%的年复合增长率,到2020年将会形成又一个千亿市场。

企业选择切入基层医疗的角度,参考医改政策是一个方向。虽然目前每个板块都有涉足企业,抢了赛道,但也需要寻找变现路径,否则也逃不过“昙花一现”的命运。

在盈利方面,上海杨浦区卫生局局长金其林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基层公共卫生产品是不赚钱的。“但是一定有赚钱的地方,就是利用公共产品服务拉了这一批人买另外一个赚钱产品。比如说药物,现在药物空间是比较大的,如果是私立医院药品折扣空间比公立医院还多。但随着改革进一步深入,把药这一块压低了,以后也赚不到了。”金其林表示,如果靠这种方式运营,长远来看将难以为继。

那么,盈利方式除了药品之外,还有哪些?我们参考了唯爱康的模式。 

“在我们集团整体模式的设计中,未来的营收占比情况大约是1:2:3,传统的医疗诊疗收入仅占15%左右,增值医疗或轻医疗服务内容收入占比35%,而50%的收入来源于医疗产品的延展,比如医疗金融、保险等。”唯爱康医疗集团总经理高平告诉动脉网记者。“设计这个模式的目的,在于减少对医疗诊疗收入的依赖,使政府满意、老百姓得到实惠,也使整个项目有盈利能力,可落地、可持续。”

唯爱康的商业模式分为两部分,线上和线下。线上以家庭医生为主,不仅为社区医院提供了持续且可控的病源,也可以作为独立营收单位,通过家庭医生为消费者提供前端的健康管理,以及后端的康复保健等大健康领域的服务内容。

唯爱康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作为核心获客体系,也是前置性健康管理服务的实施环节。基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围绕“五口之家”医疗健康需求,唯爱康打造了一系列特色化家庭健康保障服务产品,在增加互动频次、提升患者获得感的同时,完成了前置营销、院区导流及自我创收的创新环节。

线下主要是社区医院为主,打造医疗行业的“如家”。即通过品牌和标准化管理体系的输出,做一些托管经营、他建自营、投资并购的模式复制项目。

“我们第一家院区自今年6月份试营业以来,每日的门诊量约120人左右,当然还可以做得更多一些。可一旦超过200人次/天,单体院区的服务品质会有所下降,患者的感知也会变差,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家庭医生的导流职能就显得尤为重要,他们会根据患者情况的轻重缓急有计划的向院区错峰导流。”高平说。

 唯爱康希望成为医疗健康领域的阿里巴巴,接入很多B端企业,根据各个行业的特点,制定不同的利润分成结构。将唯爱康平台开放给那些能提供服务的优质企业,给老百姓提供更好的价值体验,使老百姓在这个平台上可以完成整个生命周期的医疗服务。

由此看来,基层医疗每个领域的市场都具有很大的想象力,期待明年有更多企业涉足基层医疗,并找到属于自己的变现路径。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和图片均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收集,文章和图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仅供学习与参考,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