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了解微信小程序开发,就上易用通!

公众号简史:内容丛林里的野心与生机

发布:2018-02-08 16:09浏览: 来源:网络 作者:tianshu

再过几天,微信公众号诞生就满 5 周年了。

5 年前,没有订阅号,文章也不显示阅读量;5 年前,年入百万的大V还很少,我们也还在做别的,记者编辑、学生,或是蓝领……

时间像一把钝刀,慢慢打磨了一切,不管是整体商业结构,还是你我的命运、生活方式。

这 5 年,公众号的出现究竟带来了什么,又将去向何处?

2011 年,第一版微信诞生的时候,只能用 QQ 号登陆。和后来的小程序不同,被 QQ 视作内部竞争对手的微信,在刚诞生时,并不是很被看好。

第二年 8月23日,已经有了近2亿用户的微信几经迭代,推出一个后来几乎改变了中国商业结构的功能——微信公众平台。

5年前,订阅号还没有出现,只有服务号,文章底部也不会显示阅读量、点赞数,还没人为10W+疯狂。

那时候不讲究什么内容为王、运营驱动,一篇百度上随便扒下来的文章,就能涨几百上千粉。

公众号简史:内容丛林里的野心与生机

“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这句口号从公众号诞生以来,就从没变过。

一开始,公众号的使命是成为第二个淘宝,对接线下商家和中小企业,所以当时申请公众号,是要提供企业营业执照的。

谁能想到,后来大批创业者、传统媒体人、草根创作者的涌入,让这个原本需要打电话推销求着别人来申请的工具,变成了如今谁都绕不开的互联网基础能源。

去年公众号4周年,有人说,“感谢公众号,让我少奋斗十年”。

如今,又一年过去,唱衰之声却变得愈发响亮,我们开始思考,公众号的出现究竟为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改变,它最终又将去向哪里?

公众号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

在公众号诞生之前,博客和微博已经颠覆了传统的传媒结构,信息发布和传播的权利,转移到了普通大众手里。

2012年,人们开始用起了智能手机,互联网的重心也从 PC 端转移到了移动端。

但微博上140字的碎片化阅读,能满足的需求仍然有限,公众号的诞生,加速了传统媒体的雪崩。

2013年8月微信推出5.0版,微信公众账号被分成订阅号和服务号,订阅号开始向所有组织和个人开放。

自媒体的概念,从那个时候开始,第一次在中国被创造并广泛应用,各路创作者瞬间涌入。

在这里,个人魅力被无限放大,很多大 V 从中崛起,年入百万者众多。

公众号简史:内容丛林里的野心与生机

二十多天后,微信公众平台数据统计功能正式上线,传播开始被量化。

10W+开始成为每个新媒体人的梦,围绕数据所展开的一系列工作,让公众号运营走向更加专业的方向。

2014年3月,腾讯向所有通过认证的服务号,开放微信支付接口,5月推出微信小店功能,7月新增推广功能,也就是流量主功能……

最开始着眼B端对标淘宝的公众号,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商业化发展,公众号丛林生态里,开始滋长出更多意料之外的生机。

在这里,商家们用最低的成本,快速发布相关资讯,进而实现着用户服务、品牌建设、销售贩卖等任务。

2015年1月,原创声明功能上线,同年8月,赞赏功能开始邀请内测,10月份公众号数量突破1000万个。

面对越来越繁荣的公众号媒体生态,以及外部各种新闻客户端的竞争,微信通过不断开放各种接口和功能,为内容生产者提供了最佳的生存土壤。

到现在,公众号数量早已超越2000万,不管是企业、专业媒体机构还是个人,公众号都已经成为标配。

估值上亿的自媒体十点读书、同道大叔、一条,分分钟走在舆论浪尖的咪蒙、一大波年入百万的KOL,这些丛林中的强者,又是如何一步步在规则中成长起来的?

公众号所激发的商业可能性

抢下公众号红利的第一波传统媒体人,罗振宇算一个,2012年底,罗辑思维率先开通了微信公众号。

辞职之前,罗振宇做过央视主持人,但比起崔永元、柴静等人,他不算出名。

2010年3Q大战,从央视辞职后尝试过不少品牌、公关培训的罗振宇 ,负责主持诊断腾讯,一战成名,成了腾讯公关部的座上宾。

也是在这个时候,罗振宇结识了NTA传播创始人申音,2012年,两人合作打造了知识型视频脱口秀《罗辑思维》,赶上了公众号的第一波红利。

公众号简史:内容丛林里的野心与生机

“最开始的时候,罗老师想做一个自媒体,安安静静的,就没想到做那么大。”

杜若洋说,罗振宇一开始是没有自信的,做5年能追上人家《冬吴相对论》就算是不错了。

罗振宇很早就意识到人格化塑造的重要性,为了塑造 “罗胖” 这一半虚拟形象,罗振宇没和任何人商量,就在公众号上做起了每天60秒语音。

他甚至亲自在后台回复每一条留言,家庭纠纷、成长困惑、职场焦虑,每次都会写上一大段。

很快半年内,罗辑思维就从一款互联网自媒体视频产品,逐渐成长为全新的互联网品牌,罗胖也因此成为了全民知识偶像。

2015年10月,B轮融资结束后,罗辑思维估值达到了13.2亿人民币。

2016年,得到 APP上线,半年后,“营收突破1亿” 的消息便传了出来,知识服务真正成了一门赚钱的行当。

对于 “罗辑思维”,以及 “吴晓波频道”、“开始吧” 等新型企业来说,公众号流量聚集的能力就像是一个硕大的培养皿,当它们吸够了养分,枝叶便要伸展到更广阔的天地中。

公众号简史:内容丛林里的野心与生机

而对于像 “有赞” 这样的第三方服务商来说,公众号的意义或许更加广阔,它不止是一个培养皿,更是一整块巨大的市场蛋糕。

在用户集中的地方,跟他们交朋友,拥有自己的固定流量和用户……越来越多的商家开始意识到,微信公众号所带来的商机。

2013年5月,白鸦推出了 “口袋通”,同年11月,微信遭到淘宝封杀,白鸦立马意识到,巨大的机会来了:“我不知道我会做成什么样,但我知道这是个大家伙。” 

他说,有赞原来是个交易工具,现在可以做支付了,能触碰到交易的底层。

2016年,据相关数据统计,有赞全年交易额已突破130亿元,在做电商的公众号中,70%使用的都是有赞。

不光是电商服务,千聊、小鹅通等直播工具让基于微信的知识付费变得更加便捷;

i排版、秀米、135等编辑工具,为广大运营者提供了极大的工作便利;

地心引力等新媒体教育机构,更是在输出方法论的过程中,兑现了自己的商业价值……

中国的整个商业结构,正在因为微信公众号的出现,而呈现出巨大的转折和改变。

你我的命运也被彻底改变

2016年6月,罗辑思维和真格基金给 “辛里有束” 工作室投资了450万元,那天恰好是胡辛束的24岁生日。

今年4月13日,胡辛束的名字出现在了2017福布斯榜 “亚洲地区30岁以下30位精英” 里,与她一同出现的还有刘雯、吴亦凡、ofo 创始人戴威。

这一切,两年前刚开通公众号的她,一定想象不到。

公众号简史:内容丛林里的野心与生机

同样幸运的年轻人还有创立公众号 “阿司匹林博物馆” 的越哥,同样是90后女生,同样运营着一个几十万粉丝的情感号。

2008年某节数学自习课上,越哥曾画下自己梦想中咖啡馆的样子,这个梦在心里一放就是9年。

2014年底,一篇300万+阅读量的爆文,让她意识到或许能在公众号上先创建一家线上咖啡馆。

2017年,已经通过公众号实现财务自由,并且拥有大波忠实粉丝的越哥,终于在北京开了一家线下咖啡馆,“梦想照进了现实!” 她是这样说的。

微信公众号的出现,让无数像胡辛束、越哥这样的人,用最短的时间实现了自我价值。

就像 “深度军事” 创始人思明洲说的:“没有新媒体,我们也就是小饭馆里,喝着二锅头侃大山的主儿。”

除去这些风光无限的自媒体人,更多企业小编才是公众号生态下最基础的存在,他们日夜加班、追热点,为企业创造源源不断的收入。

公众号的出现不仅改变了这些大V 的人生,千千万万像场妹这样的普通运营者,也因此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

一篇篇图文、短视频,成为我们安身立命、实现价值的重要武器,我们在死磕标题、讨好粉丝的路上,也看到了自己内心深处的灵魂汹涌。

就好比毕业前的20多年里,场妹从未想象过如今会坐在这里,用心码着一篇 “公众号简史” 给我的一小撮粉丝们。

过去未过去,未来却已来

第 5 个年头,在经历一些列超速发展后,公众号运营者圈里渐渐掀起一股不容忽视的唱衰之风。

小马宋、和菜头、冯大辉、三表、池建强、魏武挥等众多KOL都加入到了唱衰大军中,从业者更是人人自危。

部分数据下滑不可否认,原因有很多,平台竞争激烈、内容饱和、用户时间被挤占、审美疲劳等等。

为此,微信官方也做出了不少调整和努力。

今年3月,微信公众号开放账号迁移; 4月,微信公众号允许自主注销,开始清理部分僵尸号;

5月,微信推出 “微信实验室” 功能,其中包含 “搜一搜” 和 “看一看” 两个子功能,这意味着微信也加入了内容分发的战役,“去中心化” 正在被弱化;

7月,微信大幅提高了原创文章的流量主分成比例。

现在看来,这些改变带来的影响有限,微信公众号仍旧在等一个真正的大招。

即便这样,早年同样被唱衰的微博、淘宝全都没死,与其说公众号开始衰落,不如说它进入了稳定期。

内容极度丰富之后,竞争也在不断加剧,低打开与高增长同时存在,面对下半场厮杀,我们比拼的是耐力和创意。

专注垂直细分领域,内容创新、模式创新,用运营驱动增长、用内容获取用户,是接下来的可预见的努力方向。

公众号仍旧是无可替代的发声平台,这里依旧汇集了最多的粉丝和最大的流量,公众号的影响,也还在持续发酵。

在下一个风口到来之前,我们只能牢牢守住这方土地。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和图片均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收集,文章和图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仅供学习与参考,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处理。